大部分人在日常的工作当中,都或多或少的会参与项目,而项目要能顺利执行其实并不简单,如果又渉及多个单位合作,困难程度又大增。

对项目经理来说,从他们的工作日志片段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自己悲惨的故事,程度恐怕只有过之而无不及。那我们该如何做好项目管理呢?

一、什么是项目管理

在日常工作中开发一个新产品,举行一场大型国际会议,为客户做 ERP 系统的咨询、开发、实施与培训等,这些活动都可以称为一个项目。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定义,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。

而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、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,在规定的时间、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。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、组织、指挥、协调、控制和评价,以实现项目的目标。

项目管理会通过对“时间”、“成本”、“质量”三个维度的把控,从而保证在一定时间内,以相对较低的成本高效的达成目标。但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,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带来极大的挑战,都可能引发极大的损失。因此项目管理是一个多次反复和不断修正的过程,需要时刻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协调。

二、项目管理的难点在哪?

1.项目需求洞察不足,需求变更频繁

需求是任何一个项目的源头,启动之初,如何通过需求管理深刻理解项目目标是第一大难点。因为就项目本身性质而言,通常情况下,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将各项计划落实,开始执行后,每个变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与此同时,由于项目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,项目的需求变更更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被谈论最多的。由于从开发、UI、测试整个闭环链条上的每个角色,其对项目输出的成果都是不可逆的。一旦决策,项目实施就会出现相应的后果,尤其是到了项目实施的中后期,需求变更所带来的影响将显著提高。

2.项目质量被忽视,难以衡量和控制

在企业进行项目化管理过程中,项目目标是每个人的共识,项目进度虽时有延误但相对容易衡量也比较可控,而项目质量则属于非常重要但却最容易被忽视的要素。项目管理协会给质量的定义是“满足需求,符合适用性”。从这个定义来看,质量就是能够明确定义和满足用户及利益相关者的要求,而这也正是恰恰很难衡量和控制的。

比如操作大型项目的人都有感触,一个项目方案考虑的再详细,一旦打散落到一个个团队开始执行后,项目落地偏差就开始了。当然,这个过程可能涉及的是目标和体验(质量)的双重偏差,只是目标相较于体验更理性一些,所以判断起来也会更容易,而项目体验(质量)更偏向感性,也没有特别明确的衡量标准,所以出现偏差之后基本就会是连锁反应而且很难控制。

3.项目执行节奏混乱、验收效果不明确

一个项目从启动到落地执行往往涉及多个团队联动,每个部分环环相扣。其中一个环节因为主观或者客观因素的延期,导致整个计划被打乱,往往执行时间的压缩又带来关联的延期或者错误,进入恶性循环。更糟糕的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,优先牺牲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体验打磨和优化环节(也就是项目的质量),以此来弥补时间成本。

在项目初始阶段,一切都看上去挺顺利的,但实际到了验收阶段,就频繁出问题,不是功能的缺失,就是进度的 delay,甚至于需求开发完之后,和当初的预期差别很大。

如此种种,可将其归结为是在项目执行/监控过程